编者按昆明配资公司
一个好的家庭,如沐春风,滋养着每一位成员的成长;一种好的家风,如明灯薪火,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,照亮社会的未来。在我们身边,有这样一些家庭:他们于国赤心情怀,于家倾心共建;于己崇德向善,于人无私担当;恪守清廉家风,勇担社会责任。他们用最日常的坚守、最朴实的行动,诠释着“家”的真谛,涵养着时代的清风,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。自即日起,安丘市妇联倾心打造“妇联好声音•温暖‘家’力量”专栏,每周一期,展示我们身边的“最美家庭”故事。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家庭,去探寻那些动人的幸福密码,感受优良家风的深厚底蕴与磅礴力量。
展开剩余76%新安街道叶秀爱家庭:
八旬党员初心不改,优良家风代代传
在新安街道归家疃村,有这样一个普通的家庭,一家六口人中就有四位党员。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,却在村里有口皆碑,人人提起都竖起大拇指——这就是归家疃村叶秀爱的家庭。
十里八村都知道这位热心肠的叶秀爱婆婆。今年85岁的她,早在1971年2月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至今已有54年党龄。她曾担任村妇女主任、计生主任、村党支部副书记等职务,还是这一带知名的接生员。经她接生的孩子超过3000人,她不仅从不收取任何费用,遇到经济困难的家庭,还常常自己带上鸡蛋去给产妇补充营养。
叶秀爱同志兢兢业业、任劳任怨的敬业精神,在担任村妇女主任期间就得到了充分体现。年仅18岁时,她就牵头成立了村里的技术队,带领妇女开展科学养猪、试验田种植、种子培育和林果产业发展等工作。为了学习先进的种植和养殖技术,她第一次带领村里22名女青年走出安丘,前往青岛学习。面对当时的旱情,她组织周边村庄近30名妇女兴修水利。在那个技术不发达的年代,所有工程都靠人工完成。叶秀爱带领村里的妇女姐妹们,用铁锨一铲一铲挖,一锨一锨铲,白天干累了,晚上挑灯夜战,有时连续三五天吃住在工地。最终,她们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,建成了可供十几个村庄用水的提水站。这个完全由妇女建成的工程,被上级命名为"三八渠"。至今,每到干旱季节,"三八渠"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,为周边上千亩农田提供灌溉。
叶秀爱同志曾荣获多项荣誉:被安丘县妇联评为"三八"红旗手;当选安丘市计划生育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;被授予山东省"优秀妇女工作者"称号和省"三八红旗手"荣誉称号;获得山东省计划生育系统先进个人称号;并参加潍坊市计划生育"三为主"事迹报告团。
儿媳张素芬同样是一名党员。在婆婆的影响下,她不仅将两个女儿教育得很好,对长辈更是孝顺有加。在叶秀爱生病卧床期间,张素芬精心照料,不嫌脏不怕累,将婆婆照顾得无微不至。她常说:"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。"张素芬不仅在家庭中表现突出,在担任村支部书记期间也表现出色,先后在"爱心献功臣、爱心献老人"活动中被评为潍坊市先进个人,荣获安丘市"敬老好儿女"称号,被安丘市妇联授予"安丘市基层妇女工作荣誉奖"。
叶秀爱一家始终秉承着四大优良家风: 互敬互爱,和谐维家。互敬互爱是家庭和睦的基础,也是家庭幸福的源泉。自1985年儿子儿媳结婚以来,他们就与三位老人共同生活。虽然婆婆已经去世,但现在85岁的叶秀爱与90岁的老伴相濡以沫,加上两个孙外甥,一大家子其乐融融,家中时常充满欢声笑语。 尊老爱幼,以德育人。为了培养孩子孝敬老人、尊敬长辈、待人礼貌的好习惯,家长首先以身作则,言传身教,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,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。发现孩子有不当行为时,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,帮助他们明辨是非,改正缺点。 遵纪守法、廉洁奉公。家庭中提倡热爱学习、积极进取,努力提高自身修养,待人热情有礼,与邻里和睦相处。 崇尚科学,倡导文明。家庭成员坚持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,勤俭持家,科学理财,合理消费。注重环保,自觉净化、绿化、美化生活环境。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年龄、爱好和时间,参加各种健康的文体活动:有的爱好书法绘画,业余时间练习写字画画,陶冶情操;有的喜欢广场舞,晚上做完家务后就去村文化广场散步跳舞,放松心情,锻炼身体。
叶秀爱家庭用最朴实的行动,书写了充满温暖与善意的家风故事。她们将敬业奉献融入日常,用孝老爱亲温暖小家,以热心无私照亮邻里。这种自然而然的善良、代代相传的美德,正是家庭最动人的力量。愿她们的故事,能让更多人看见平凡生活中的光芒,感受到好家风带来的幸福与美好。
发布于:北京市申宝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