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七点半,在临湖社区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门前,穿着校服的学生们正将电动车整齐停放在新施划的标线框内。几米外,佩戴红袖章的城管督导员有序引导着人流车流。“以前车子扎堆乱放,走路都困难。现在划线规整、有人管炒股配资杠杆,路清爽了,安全多了!”学校学生感慨道。
今年以来,合肥经开区临湖社区服务中心聚焦群众身边的“堵点”“痛点”,将“绣花功夫”引入城市管理全过程,从车辆停放、绿化维护到违规搭建、高空隐患,以精细针脚织密城市管理网络,着力打造更加宜居、安全、有序的城市环境。
▲干净整洁的祥园小区居民议事广场
城市管理千头万绪,关键在细微处见真章。“临湖社区服务中心企业多、院校多、安置小区多,治理诉求各异。以往‘突击式’‘运动式’整治效果难持久。”临湖社区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,“我们变‘大水漫灌’为‘精准滴灌’,依托‘部门协同管、群众齐参与’机制,力求事事有落实、处处见提升。”
一线“把脉问诊”,痛点逐个击破。社区工作人员定期巡查主干道、背街小巷、小区院落,发现问题现场“开方”。针对群众反映较多的非机动车乱停放问题,在汽车学院、审计学院、源润大厦等重点区域采取“物理隔离+人工引导”模式,既用标线划明区域,又安排督导员高峰值守劝导。一度混乱的“停车乱象”得以有效纾解。
绿地“失而复得”,治理疏堵结合。锦绣大道沿线和部分企业周边绿化带屡遭机动车碾压,成为困扰。城管部门柔性执法,劝离违停车辆50余辆,再以“硬隔离”加固,设置防腐木桩,形成物理屏障。如今,曾被车轮侵占的绿地重披新绿。面对宿松路烟墩公墓周边居民在闲置地上开垦的“小菜园”,城管队员与社区工作者一同“敲门”宣讲法规,耐心沟通赢得理解。清理后的地块已播撒草籽,由“私家园林”变回公共绿地。
面对高空楼顶字牌风化脱落的隐患,临湖社区服务中心果断行动,拆除了观澜华庭、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校等区域楼顶的大型户外广告牌。同时,对辖区内闲置空地进行拉网排查,约谈相关责任人,现场督办清运积存的建筑垃圾,既消除了卫生死角,也杜绝了安全隐患。
目前,临湖社区服务中心已构建“巡查-整改-复核-‘回头看’”的工作闭环模式,并推动问题处置标准化,确保精细化管理常态长效。
从被整治到主动维护,共建共享的氛围在升温。“以前门口被电动车堵得心慌,现在路宽了、绿了,看着就舒坦。社区群里看到问题随手拍一拍,真有人管、能解决!”居住在源润大厦附近的退休教师陈阿姨笑言。临湖社区服务中心通过持续宣传与正向激励炒股配资杠杆,引导商户、居民共同维护家园,用一针一线的“绣花功夫”,在背街小巷、楼宇间隙、绿地周边精心雕琢,让看得见的变化一点点融入市民日常,让家园的宜居底色更加厚重。(施元文、李志军)
申宝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